|
体育概况 |
|
|
|
|
|
体育局专栏 |
|
|
|
监督投诉(监察室) |
|
电 话:0577-88208070
传 真:0577-88202640 |
|
|
|
|
|
各县(市、区)体育局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戴丽丽 |
D调的华丽
把青春献给了国家的戴丽丽,也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中国乒乓球这个集体中。她的乒乓球生涯源于军营,而她也几乎为了这片橄榄绿放弃了自己的生活。温州人所熟悉的戴丽丽,是个曾经手握球拍站在世界乒坛最高处的运动员,是个告别乒球十几年后重新手执教鞭的军旅教练。
她的运动生涯充满了华丽的音符,而她高高在上,似乎离我们很远。近日,戴丽丽借着乒超联赛的机会,把几位现役乒乓国手带到了温州市民的眼前,而她,也在与本报记者的畅谈中,展现了一名温州女性最本色的一面,那就是———坚强、认真和对生活充满爱意。
一夜成名的天赋球员
“成绩在实力之上”,这是戴丽丽对自己运动生涯的总结。在对手不重视她的时候,在大家都还没有注意到她的时候,1981年,戴丽丽代表八一队打败了众多国家队高手,拿到了全国锦标赛的冠军。那时侯,中国乒乓球正如日中天。
当时,懵懂的她只是觉得很不好意思,没想到拿冠军这么容易。“也许是因为我天生就是打乒乒球的料”,戴丽丽笑着说,“直到现在我也是这样认为的,因为除了乒乓球,我几乎什么都干不好。”。
此后,戴丽丽被调到了国家队,在接下来的访欧洲比赛中,五次对抗赛保持全胜,回国后国家队公开宣布她是重点培养对象,那时的她刚刚17岁。
从此,戴丽丽开始了她的乒乓球夺冠之路,一系列的荣誉蜂拥而来。20世纪80年代,国家乒乓球队的每一次出征,从队员的选择、搭配,到排兵布阵甚至最后的结果都是经过严格“计划”的,因此队里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,人际关系也十分复杂。1987年第39届世乒赛的“何智丽让球风波”最终影响到一直希望能置身事外的戴丽丽。次年的汉城奥运会,乒乓球首次列入正式项目,戴丽丽和何智丽、焦志敏是最有希望入围的三名女单选手,然而临近比赛李惠芬和陈静却分别取代了戴丽丽和何智丽。
“我已经不想去搞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了”,戴丽丽说。当时那种精神上的打击远比身体的伤痛来得更为强烈,退役成了她最好的选择。
“被迫”上任的严厉教练
退役后,一身轻松的戴丽丽曾经旅居意大利,在那里打过球当过教练,日子过得挺悠闲,2000年她还曾经在温州创办自己的乒乓球俱乐部。不过,对于戴丽丽来说,2001年是个再次改变她人生道路的一年。
2001年,戴丽丽参加八一体工大队建队50周年大庆时,队里突然向她和前世界冠军童玲发出了邀请,希望她们能够执教八一女队。刚做妈妈不久的戴丽丽没有答应,她只是礼节性地向队里表示:必要的时候她会提供协助。然而阴差阳错,最后队里定的教练人选却恰恰是她,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,戴丽丽还是在2003年初正式赴京走马上任了。
开始的时候,一切不是那么顺利,遭遇了突如其来的“非典”,正在装修的施工队撤离了,北京的新家一团糟。而更让戴丽丽揪心的是刚刚两岁的儿子,离开妈妈后十多天不愿意好好吃饭。“那段时间我独自被隔离在国防大学,‘非典’的结束似乎遥遥无期,我真是欲哭无泪。”回忆起那段无助的日子,戴丽丽依然心有余悸。
所幸“非典”很快离去,一切逐步走上正轨。“我是个严厉的教练,队里以前有规矩无执行,所以我是从整顿队风开始的。”戴教练对队伍的改造从小处着手,比如每天晚上9时30分熄灯、一个月只能外出1次、有事必须请假销假、每个礼拜只有一天可以用手机、按时出操、排队训练,做不到就要罚款……而以身作则是她树立威信的方式和途径:每次训练提前10分钟到场,训练过程全程监督,和队员一起流汗……
“时代变了,现在是运动员培养我如何当教练”,这是戴丽丽作为教练的最大心得。和过去相比,现在的运动员非常得被动,等着管、等着教,而不会选择积极主动,因此队员做得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。队员们需要自由,教练却要制造困难,尤其是军旅,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过硬。
去年年底,戴丽丽开始担任八一乒乓球队的队长。她请来了奥运冠军王涛助阵带领男队,目前还在物色一名女队主教练。戴丽丽说她的第一个“五年计划”,就是要让八一队打个翻身仗。
事事亲为的模范母亲
有人说,只有做了母亲的女人,才是真正的女人。对于好强的戴丽丽来说,儿子的到来才让她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女人的幸福和满足。
“2001年儿子出生后,我找到了家的感觉,有了精神支柱,人也变得更坚强了,出去玩的心思也没有了,一心想往家里跑”。谈及儿子和家庭,戴丽丽满脸笑意。
儿子可是还未出生就让戴丽丽吃了不少“苦头”。高龄产妇本来就有诸多不便,怀孕时不小心烫伤,足月的时候又是剖腹产,也许正是因为如此,戴丽丽对儿子愈加疼爱。虽说一直请的保姆,可是儿子从降临的那一天起,就一直睡在妈妈的身边。现在戴丽丽在北京工作,儿子也一直跟着她生活。在国防大学训练基地,工作紧张而忙碌,她仍然每天早上都会开车去买菜,连洗澡这样的事都不会让保姆代劳,最后还请来了老母亲助阵这才放心。
好动的儿子也遗传了妈妈的运动天赋,一岁多就会玩小蹦床,再大一点就会骑车,三岁就会轮滑,还学过拳击。“一切都要顺其自然,现在就要充分发挥他的个性,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,积极地去引导,而不是强制他去做什么”。运动员出身的戴丽丽,却不希望儿子也跟她年轻时一样“受苦”,戴丽丽认为学习才是最重要的,儿子记忆力不错,是块从文的料。许多运动员的孩子放弃了名牌大学,固执地选择了做运动员,对此戴丽丽笑着说:“如果他真要那样,我也没办法。”
长年带队在外奔走,难得回温州一趟,母亲、丈夫、儿子欢聚一堂,这时候的戴丽丽只是一个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普通温州女人。久未碰面的朋友一拨一拨地来看她,活泼好动的儿子时不时到身边撒娇,回到家乡,熟悉而亲切的环境让她很幸福,很满足……
陈岳 |
|
|